田间冷库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各地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我国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达1200万吨以上。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00多亿元,支持约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达1200万吨以上。支持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率先探索构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约1800个县市区、2.2万个村,县级覆盖率63%,重点向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脱贫地区倾斜。全国已有一万多个主体申报了两万多个储备项目,为今年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抓手。
据了解,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两年累计覆盖545个脱贫县,占实际总补贴资金约50%,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随着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增强了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
田间冷库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大力建设田间冷库等设施,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还扩大了农产品的供应范围,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没有冷库的时候,农户种植的蔬菜保质期短。冷运技术加持之后,可以销售到更广的范围。
就地保鲜和全程冷链物流带来的不仅仅是供应半径的扩大,而且经过专业低温化处理,有机蔬菜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新鲜,品质和附加值都很有竞争力。
辽宁北镇“葡萄之乡”实现常年卖葡萄
同样受益于冷库建设的,还有“葡萄之乡”辽宁省北镇市。20多万亩葡萄已经成熟,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依托于冷库的建设,葡萄的保鲜期最长可达7个月,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对收获下来的葡萄进行加工分选和标准化包装,有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基础。
由于冬季葡萄的价格非常好,所以虽然冷库的成本要十几万,但2到3年就可以回本。目前,鲍家村3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种葡萄,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家建设了冷库。
每年鲜储量在18万吨左右,对葡萄增值能达到一倍左右。
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升
为了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两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补贴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各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得以提升。
农业部门还对有意向建冷库的农户开展调研,举办冷库申报的相关培训。审批获建后,每个月工作人员都会走访查看建设进度、解决难题。
下乡调研的过程中,有的合作社缺乏流动资金,今年农业农村局和银行合作,解决他们的启动资金问题。利息很低,年利息就是千分之四。
两年多来,各地推动出台金融配套政策支持,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和后续运营资金需求。截至目前累计申贷金额达113.27亿元。